三五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文学 > 诗相 > 第二章 《愿》

第二章 《愿》

  第二章 《愿》 (第1/2页)
  
  愿,谨也,《说文解字》这么说到,也即谨慎、恭谨之意,在书面语为文言文的时代,单个愿字可表示谨慎之意,在现代白话文体系中,已经不再使用它的原意,而是采用它形声字之意,原与心组合起来表示本真的念头,即心里最初的、原本的想法。现代汉语系统中,已经很少用单个字表示其意的,愿字搭配的词组常见如有心愿、愿望和夙愿等,皆含有想法、念头之意,常见的成语有事与愿违、如愿以偿等。相同读音不同字的自愿与志愿,也是愿字常见的搭配词组,自愿一般代表一种心情,是自己愿意而没有外力压迫去做的心甘情愿,志愿则是代表一种愿望,指志气与心愿,如我们高考时填报的志愿,或者志愿做老师,志愿入党,这么理解,这便容易理解到,上世纪中国派遣至朝鲜半岛的军队,对外宣传称为为志愿军。
  
  提及愿字,不得不提人人都曾有的许愿,它原是宗教文化的一种形式,祈求神护佑自己或者亲近之人,希望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因此在宗教场所有许许多多许愿的世人,对于大众都不陌生的许愿,它不局限于在宗教场所,在生日会上、流星雨下、许愿树下、孔明灯里、漂流的纸船里等,都可以进行许愿。许愿,最为常见的还是在宗教场所,在香客们人头攒动的寺庙里,无不跪拜在神像下虔诚的祈祷,乃至通过添香油钱诠释虔诚之心,在寺里许愿,还得还愿,这么一来,凡是去到一个寺庙里许愿,至少得来两趟才行,这到还好,据说在位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传说要连续三年虔诚的许愿才会特别灵验,这个传说真假情况如何,不得而知,总之千年古刹的南华寺,人气是没得说,甚至很多香客不远千里专程过来许愿。与许愿相近的还有祝愿一词,其本义也是向神祈祷,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后来指良好的愿望,通常情况下,许愿是默认留在心里的,一般是个人内心的愿望,很多人许愿之后的一些愿望会随时间流逝而忘记曾经许下过愿望,还有就是写下来悬挂在许愿树上,而祝愿多是即兴表达赠予他人的,如在宴席上面向尊敬之人或喜欢之人表达自己的祝福之言。不管是许愿还是祝愿,人们更为期待是实现愿望,从古至今,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内心最初的梦想,习惯性许下宏愿,它作为人们本真的想法,自是人之常情,为此分享几篇以“愿”为核心的诗词佳作,感受下古代文人墨客的心愿。
  
  《长命女·春日宴》
  
  (唐)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第一首“愿”词是出自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冯延巳之手的《长命女·春日宴》,冯延巳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在唐诗发展成宋词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写的词多是闲情逸致,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对宋代词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冯延巳出生于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不过在其孩童时期,李唐王朝宣告寿终正寝,原系李唐王朝下的各地藩镇摇身一变,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共计有十个国家,即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而冯延巳受父亲影响而终生追随南唐,早年与南唐中主李昪(李煜之父)相交甚密,后来在南唐朝廷里多次厕身高位,总之是富贵伴随他的一生。冯延巳作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写作的词多以优美的语言呈现,且蕴含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首《长命女·春日宴》便是其语言清新明丽、富含情感的名作,他另有一首词作《蝶恋花》一度影响了很多以此词牌名写作的词人,如他在词作中写的“不辞镜里朱颜瘦”,被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化用而创作出经典名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初次欣赏到冯延巳的这首词时,瞬间觉得它很长情,这种长情的经历,在人的经历当中,大概率只会发生在对所爱之人表达山盟海誓时,对所深爱的人表达的真挚情意。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向她郎君祝酒许愿的画面,风和日丽的春天里,丰盛的酒宴,饮一杯美酒唱一曲歌,拜了又拜,许下三个愿望,一愿郎君您长寿千岁,二愿妾身自己身体永远健康,三愿我们如同梁上的燕子,每年都可以经常在一起。通过大意和冯延巳富贵人生经历估计,词中的春日宴和女子的祝酒陈愿,并且以女子口吻许下的祝愿,必然冯延巳自己所见识过的,抑或是妻妾真真切切对他表达的诚挚祝愿,当一个人情到浓时,方能道出连续三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沉爱意的祝愿。全词语言简洁易懂,用清新明丽的语言道出最真挚动人的感情,表达出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对丈夫的坚贞不渝和岁岁常相见的真心愿望,有过长情经历的人们,想必也会觉得这首词长情的意味浓烈,因为年轻时的男女,在所爱之人的面前容易情不自禁的道出犹如山盟海誓的长情语言。
  
  在春日的宴席中,饮酒作乐并有音乐伴奏,对常居高位的冯延巳或稍有资本的士族阶层来说,这样的情景司空见惯,夫妻之间或者情侣之间互相祝愿,亦是平常之事,不过难得的是,郎君千岁,妾身常健,岁岁常相见三个愿望看似简单,然而世事茫茫难自料,在人世间同时做到却是非常艰难的,我们喜欢用长长久久的祝福语,是因为它是极高的期望,极不易做到。人有祸兮旦福,任何人都难免不会遇到无妄之灾或不虞之祸,夫妻两人长相厮守更是人世间难得的事情,古代女性的社会生产率不高,对男子依赖性高,可以使得很多夫妻彼此一辈子,但是能做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乃至长相厮守依旧是童话故事般的,遑论女性非常独立自主的现代社会了,“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流行语,可见人世间,真正长情的人少之又少。依然清晰的记得,妻子尚是女朋友身份时,经常一脸严肃且动容的讲“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或“爱你一辈子”的话,或许是女子表达爱意时,才会说着如此山盟海誓的话,好比《长命女》一词,在女子简洁清丽的祝愿中蕴含了她对丈夫浓烈的真挚爱情。或许成年人的世界太过艰难,经历多年的社会摧残和家庭琐事的困扰,现在的生活总是被林林总总的事情搞得筋疲力尽,至于当初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情感宣言,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只是翻开曾经的爱情记录,也只能唏嘘一声,发现自身的长情细胞荡然无存,而读到《长命女》时联想下自己曾经的长情经历,找回点长情的感觉。冯延巳的这首词表达的意思很美好,犹如当初热恋期或情感亲密的男女,总会道出甜蜜的祝愿,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期许,然而人生总是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当时的这些美好祝愿,早已经被时间消磨的毫无踪迹,若非有文字的记录,都无法回想起当时的美好,读这首长情的诗词,好比找回身上的长情细胞,回想起,自己也曾经有过美好。
  
  《长命女》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发展成为词牌名,如同很多词牌一样从唐代教坊曲名发展而来,不过以此词牌名创作的名篇不多,冯延巳的这首最为经典,主要是以女子口吻表达出来的深情,着实令人感怀真切。《卜算子》与《长命女》一样,皆是教坊曲名发展而来的词牌,不过《卜算子》旗下的佳作甚多,其中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同是非常深情的心愿词,与冯延巳词不同的是,此词是作者向倾心的女子所表达的心愿,一个丧偶的糟老头子向年轻女子诉说的深情。迟暮之年的李之仪,仕途不顺被贬,祸不单行,在贬谪之地失去了多位至亲,甚至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人也撒手人寰,事业家庭的双重不幸,使得李之仪跌落到人生的谷底,这换做任何人都将是崩溃的,而恰当此时,一位年轻貌美的绝色歌伎女子出现在他面前,得以重拾生活的希望。这首被选入《宋词三百首》里的词,正是李之仪携歌伎在长江边欣赏风景后,心中泛起万般柔情后而写的千古流传的爱情词,现代人表达爱情时,常有海誓山盟般的爱情宣言,这首《卜算子》便是古代文人的海誓山盟。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相离之远和相思之切,我住长江的源头,你住长江之尾,这首词的一头一尾,亦是虚指,寓指两人被长长的江水阻隔,其次采用重叠式的诗句,加强了咏叹的意味,有助于渲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引出“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之句,表示日日夜夜思念着你,却见不着,唯有共饮这绵绵不断的江水,好似当代人的异地恋模式,唯有煲电话粥或者在视频里卿卿我我。就现代人看来,异地恋是非常现实的,像词中所叙述的共饮长江水式的柏拉图恋爱,少有人坚持得住,毕竟真正的爱情是需要陪伴的,词中作者与倾心之人并非异地恋,而是一场黄昏恋,黄昏恋对于官宦人士来说,是平常之事,毕竟有一定权势地位的群体,找一位年轻女子续弦的事故屡见不鲜,但是他们异地恋的故事却闻所未闻。在长江边上看着滚滚流的流水,跌至人生低谷的李之仪,道出“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的无限感慨,不过好在有曼妙的歌伎陪伴,抚慰受伤的心灵,正是这位知冷知热的歌伎陪伴,本应该承受孤独寂寞冷的李之仪焕发着第二春,又是深情的对歌伎表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换作今日的大白话,便是你跟我同条心,不会辜负你的相思之意。热恋中的情侣,这些不离不弃的誓言是常有的说辞,情到浓烈时,很多肉麻的宣言很容易道出,非常美好的爱情唱曲都发生在热恋期,这首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很容易被引用到现代的爱情故事中,柔情的语音容易感动人,尤其是喜欢幻想美好爱情的文艺青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晚年大帝,平推当世 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 弃少归来 鄂西剿匪记 我家女仆竟是同学妈妈 金屋宠:绝色冷帝的呆萌后 重生德意志之虎 一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