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文学 > 独治大明 > 第五百三十七章 花开四海,乾清遇火

第五百三十七章 花开四海,乾清遇火

  第五百三十七章 花开四海,乾清遇火 (第1/2页)
  
  此诗一出,众人纷纷拍手称好。
  
  祝枝山比唐寅还要年长十岁,在科途上是屡败屡战,心性在千锤百炼中得到升华,所以自身才华已经充分展露。
  
  唐寅受到这首诗的感染,抬头看着十里亭外开得正盛的梅花,眼睛不由涌起一份追忆。
  
  此次他前去印度洋任职,虽然心里拥有满腔的报国志,但终究是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晓得还能不能看到如此美艳的梅花。
  
  只是感伤归感伤,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堂堂的大太监汪直能去,数万大明将士能在那里长年驻军,还有不少官员和书吏同样被朝廷派遣到那里就职,自己又怎么能矫情呢?
  
  即便梅花看不到了,亦可以看印度的曼陀罗花。
  
  唐寅已经调整好状态前往印度洋辅助汪直,于是转移话题道:“祝兄,你此番能入职国子监,你的才华得以施展,实在可喜可贺!”
  
  祝允明跟严嵩一样,属于弘治朝扩招的受益者,一举改变了他屡试不中的命运,在今年的春闱中同样是金榜题名。
  
  虽然他的殿试排名十分靠后,但凭借他自身过硬的艺术素养,亦成功进入国子监下辖的艺术学院任职。
  
  现在的弘治朝已经可以容纳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再限于治国和治理地方的管理人才,而且亦给祝允明这种艺术性人才提供舞台。
  
  诗文、绘画和歌曲都是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姿态,而建设师的地位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现在师资力量建设同样是大明朝重要的一环。
  
  其实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国子监祭酒新建伯王华,虽然王华已经被钉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但这位总校长已经是誉满天下。
  
  即便是六部尚书,现在的地位未必能盖得过王华,而王华在天下读书人的眼里几乎是无人能敌的恐怖存在。
  
  现在大明朝廷有意成立教育部,将全国的教育资源进行融合,而师资力量亦将会登上政治舞台,所以祝允明进入国子监艺术学院任职既要发挥所长,而前途同样十分光明。
  
  站在身边的几个好友亦是纷纷朝着祝允明投去羡慕的目光,却是知晓此人或许在政坛不显,但在艺术领域必将有一席之地。
  
  “今逢明君,又得上官看重,此乃侥幸也!”祝允明更偏于平平淡淡的生活,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地道。
  
  其他几个都是各有各的去处,既有跟唐寅和祝允明一样进入官场的,但亦有两个是落榜者打算返回南直隶继续备考。
  
  命运的齿轮正在慢慢转动,而各人有各人的命数。
  
  唐寅已经决定将自己毕生所学献给朝廷,在喝过践行酒后,便跟前来相送的祝允明等好友依依不舍地道别。
  
  他十分潇洒地翻身上马,挥手告别,仅仅带着一个老仆,便踏上了新的征程。
  
  另一方面,王守仁和严嵩亦是纷纷前去赴任。
  
  新科榜眼王守仁被安排进入南洋总督府,由于他本人亲自率领舰队探索澳洲,这份任命简直是让他如鱼得水。
  
  探花郎严嵩的分配方向倒是让人同情,这位新科探花郎竟然被分配到美洲大陆,这是最遥远的官职分配。
  
  严嵩本人十分乐观地接受这个安排,虽然南洋离大明最近,而印度洋总督府最强,但美洲大陆拥有黄金和皮草。
  
  若说最受皇帝和朝廷关注的地方,不用想都知道必定是美洲大陆,而他严嵩必将成为最为耀眼的政治新星。
  
  正是如此,在一些人同情的目光中,他乘坐火车前往天津,而后从天津码头搭上了前往美洲大陆的船。
  
  弘治十二年四月,这是一个十分热闹的月份。
  
  新鲜出炉的六百名官员纷纷奔赴各地就职,而他们都有了一颗建设祖国的心,想要协助皇帝开创大明盛世。
  
  其实不限于文举,武举同样培养着大批的新科武进士,而这些人才亦是被派遣到海外的几个总督府任职。
  
  现在海外各处的总督府有兵有粮,而且还有大明王朝最优秀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接下来必定变得越来越强大。
  
  大明现在的方针很明确,既加强世界海域的掌握,亦将优秀的人才派驻海外,从而培养出更有远见的国家栋梁之材。
  
  正是在朱祐樘的布局下,国内的基建是如火如荼,像蒸汽船的科研项目持续投入,但人才的培养同样没有落后。
  
  四个月后,白古明城外。
  
  “到了!”
  
  “咱们终于到了!”
  
  ……
  
  风尘仆仆的唐寅带着老奴来到了明缅公路的尽头,远远看到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墙,不由得欣喜地大声道。
  
  通常而言,前往东海总督府、美洲总督府和南洋总督府的官员都会走海路前去任职,而前往印度洋总督府则走陆路。
  
  唐寅从北京出发,经过山西、陕西进入巴蜀,而后经云南进入缅甸,沿着明缅公路便可直达位于白古港口的白古明城。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唐寅这一路走下来,不仅看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而且亦是见识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是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
  
  自从明缅公路修建完成,这条路便成为大明商人的淘金之路。
  
  大量的商人携带着陶瓷、纺织品和茶叶等商品前往缅甸,亦能够时常看到大明商人携带着印度粮食和美女满载而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原来您便是新科状元郎,请快快进城!”守城的总旗亲自查看唐寅的官帖,当即讨好地放行。
  
  随行的商旅看到仅带一老奴的唐寅竟然便是今年的状元郎唐寅,亦是纷纷露出了震惊之色。
  
  唐寅感受到周围羡慕和震惊的目光,倒不是他不想摆着仪仗队风风光光入城,但从北京带一个老仆赴任都已经花费不少,若是带着一批家仆自己恐怕得破产。
  
  不过现在他更喜欢这种务实的就职方式,做出实事才是衡量一个官员好坏的标准,当即朝着印度洋总督府行台而去。
  
  时间已经来到十月份,太平洋正遭受北风的肆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晚年大帝,平推当世 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 弃少归来 鄂西剿匪记 我家女仆竟是同学妈妈 金屋宠:绝色冷帝的呆萌后 重生德意志之虎 一剑独尊